一、怎么提供没分居的证据
提供没分居的证据,可从多方面着手。
居住方面,可提供共同居住的房产证明,如房产证显示双方共同登记居住于同一地址;或者提供共同租赁房屋的租赁合同,表明两人共同承租并居住在一处。
生活开销方面,能提供共同支付水电费、物业费等生活费用的票据,票据上有双方共同参与缴费的记录,显示两人生活在同一空间,共同承担生活支出。
社交方面,邻居、居委会等的证人证言可作为证据。邻居能够证明经常看到双方共同出入住所,日常生活状态为共同居住;居委会若能证实为双方共同居住的家庭提供过相关服务,也可有效证明未分居。
通讯方面,双方频繁的通讯记录,如短信、微信交流内容涉及共同生活日常,能反映出彼此生活空间紧密相连,并未处于分居状态。
出行方面,共同出行的车票、机票等凭证,显示两人在同一时间段共同外出活动,侧面证明未分居。这些证据从不同角度综合起来,可有力证明未分居的事实。
怎么提供没分居的证据
二、婚后同居算一方财产吗
婚后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一般情况下不算一方财产,而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等。这些财产是基于夫妻婚姻关系的存续,双方共同生活、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等而获得,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不过,也存在特殊情形。如果一方在婚后通过遗嘱明确由其个人继承的财产,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那么这些财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另外,夫妻双方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订婚后同居后财产归谁
订婚后同居,财产归属需区分不同情况:
第一,个人财产。一方在订婚及同居前就已拥有的财产,比如个人的工资积蓄、继承或受赠明确仅归一方的财产等,仍归个人所有。这些财产有着清晰的财产来源和归属认定,不因其订婚和同居行为而改变性质。
第二,共同财产。同居期间双方共同劳动、经营或基于其他共同行为取得的财产,一般认定为共同财产。例如,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车辆,或者共同经营生意的收益等。对共同财产的分割,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对财产的贡献大小、财产的实际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第三,彩礼相关财产。订婚时给付的彩礼,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方要求返还彩礼,法院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如彩礼的使用情况、共同生活时间长短等,酌情判定是否返还及返还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