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分居多久并不能自动离婚
在中国,夫妻分居的时间长短并不能直接导致自动离婚。离婚的途径仅限于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
协议离婚是夫妻双方自愿达成的离婚协议,并需亲自前往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只有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的审查,确认符合离婚条件后,才会颁发离婚证。
而诉讼离婚则适用于一方希望离婚,但另一方不同意,或者双方虽然同意离婚,但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的情况。此时,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的调解或判决来解除婚姻关系。尽管夫妻感情破裂且经调解无效是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但分居时间并不是自动离婚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夫妻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是法院在判定是否准予离婚时考虑的法定情形之一。然而,这里的分居有着严格的定义,包括因感情不和而分居以及连续分居满两年等要求。此外,在以分居为由申请离婚时,还需要解决分居证据的收集等问题,以确保证据的有效性。
二、追加被告后审限的计算方法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追加被告,审限的计算通常会从追加被告立案之日起重新开始。法律规定的审限是从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
追加被告属于诉讼程序中的变更或补充,这会导致案件审理的相关时间节点重新开始计算。然而,具体的审限还需根据不同的诉讼程序和案件情况而定。例如,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通常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时可以延长;二审审限则一般为三个月等。
在计算审限时,法院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审理和裁判,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同时,审限的计算可能会因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工作安排而有所差异。如果在审理过程中出现需要重新鉴定、补充证据等情况,审限也会相应延长。
综上所述,夫妻分居的时间并不能直接导致自动离婚,而追加被告后审限的计算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诉讼程序和案件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