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入驻

二次缝合医疗故障的责任程度怎么划分?

2020-08-11 11:50 538
杨耕田律师 合同纠纷、欠款纠纷、刑事辩护
问一问
同城理财官方评定为【优质回答】
      通常,当我们去看医生时,我们希望我们能尽快照顾到这种疾病。 但是,如果发生一些事故或发生医疗过错,则可能会导致您去看医生的时间过长。 那么,如何划分继发缝线医疗故障的责任程度呢? 接下来,编辑器将为您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
     一、如何区分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对医疗故障的责任程度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四种: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故确定赔偿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60%-90%;负次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40%;负轻微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
    二、医疗过错行为有哪些
    1、未尽到相应诊疗义务的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今后的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是否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将是法律考量的重要内容。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以及患者受损害,是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充分条件。
    2、违法就是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违法本来就是严重的过错。在今后的医疗侵权诉讼中,只要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反了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就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结合《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在此情况下,只要患者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责任。
    3、做病历“文章”就是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在以往的医疗侵权案件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采取隐匿或许回绝提供与胶葛有关的病历资料;以及伪造、篡改或许毁掉病历资料的方式做“文章”,阻挠患方维权的现象带有普遍性。这些做法损害了医疗形象,加大了医患关系的敌对,加重了医患对立,也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法令程序的正当性和权威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了这两种违法行为的侵权法律后果: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结合《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要患者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责任。
    在处理医疗故障时,我们需要分析具体情况。对于继发缝线医疗故障的处理,我们通常需要首先确定医疗故障,然后根据需要承担责任。协商相关补偿工作,以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当前我在线 微信小程序直接咨询我
推荐相关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