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医疗机构大致分为政府经营的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农村卫生院都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它的收入用于支付基本的医疗服务费用。目前,我国对非营利医疗机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那么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免税政策是什么?请参阅下面的编辑总结的这篇文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42号)第一条“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规定:
1、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不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政策。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下同)。
2、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如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培训收入、对外投资收入等应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3、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
增值税。
4、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药房分离为独立的药品零售企业,应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
5、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
房产税、城镇
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区别是什么?
1、经营目标不同
营利性医疗机构运行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运行目标是为特定社会目标,不以赚钱为目的。
2、分配方式不同
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后,投资者对税后利润可以分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以赚钱为目的,但为了扩大医疗规模,也可适当盈利,但这种盈利只能用于自身发展,不能分红。
3、处置财产方式不同
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不善而终止服务,投资者个人可以自行处置其剩余财产;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终止服务后,其剩余财产只能由社会管理部门或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处置。
4、收支结余的用途不同
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支平衡表用于投资者收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入,支出和盈余不能用于回报投资者,也不能以变相形式分配给员工。所有盈余和盈余只能投资于机构的重建,以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并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从而可以为公民提供低成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总之,非营利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协助政府完成医疗服务。我国对非营利医疗机构免税政策包括所得税减免,免征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对于县级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还将提供财政补贴以支付医疗服务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