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贿赂的,属于犯罪的行为,
索取贿赂数额达到较大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那么索贿是否要追究被索贿人的刑事责任?卓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索贿是否要追究被索贿人的刑事责任
被索贿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如果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构成犯罪,如果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犯罪。索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九条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
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二、单位行贿罪是如何认定的
1、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特别是要把对单位行贿和正常的馈赠行为区分开来。对单位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非法利益,是对单位行贿罪。
一种钱权交易;而向亲戚、朋友、同学的单位馈赠的行为,是为了加深感情和友谊,表礼致意。对单位行贿一般是以隐蔽的方式进行,往往是“以礼代贿”,贿赂物的数额比较大;而对单位馈赠的财物一般都比较小,两者的性质根本不同。
2、本罪与单位行贿罪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个人和单位均可成为犯罪主体,后者只有单位才具有主体资格。
(2)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行贿对象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后者的犯罪对象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包括向非国有单位行贿。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刑法》的规定,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索取贿赂,被索贿者提供财物,没有获得
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犯罪。取得不正当利益的,就有可能构成行贿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卓律网进行咨询。